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储蓄不是致富之道?(转)

所谓存款,其实就是指存款人将钱借给银行,所以存款人是债权人,而银行就是债务人。
不过,这种借贷行为与一般情况不一样,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贷款的利息由借入者即银行决定。
你每储蓄一元,你就等于授权给银行产生更多的钱。当你能理解这个观念,你就能了解到为什么那些具备财务教育者,会拥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挣钱存钱,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德。
大部分小有资产的人确实会选择将以定期或活期方式存入银行,不知他们又何以忍心让这些财产如此沉睡下去
首先,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将钱存入银行固然安全,但与此同时我们的人生规划却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即使你一天到晚往银行跑,也绝不可能赚钱。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过只是透过银行储蓄赚到钱的人。
其实具体到个人,在现代社会,单纯地存钱并不一定划得来。因为挣钱存钱无非是为自己积累购买力。购买力降低了,存钱的价值也就没有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因为假设通货膨胀率是4%,银行定存利率是3%,如果你一整年的投资理财绩效无法达到5%,基本上,你的资产就是缩水的,是被高物价给吃掉的。
而且,假如你担心市场风险,把钱锁到银行里只领3%的利率,你的资产实际上还是倒退1%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钱存在银行,只是数量在增长,而实际的相对购买力却下降了。
储蓄侵蚀购买力
当人们在银行里面储蓄时,他们不自觉的在增加通货膨胀的程度;讽刺的是,这恰好会让他们的储蓄贬值。
根据当前银行体系的储备金制度,银行可以将个人储蓄帐户中的钱以好几倍的额度放贷出去,并在这些贷款上收取远比给这些储蓄帐户更高的利息。
换句话说,储蓄者会让自己的购买力遭受到侵蚀。当他们存放的钱愈多,那么通货膨胀的情形就会愈严重。
如果现在每年保持3%4%的通货膨胀率,按此水平,到2015年,100万令吉只相当于现在的60万令吉,可见得钱如果放着睡觉,它可是会变得越来越薄!
辛苦所得,存到银行赚取微薄利息,有人说这是消极理财。
我看不是,因为在普遍金融化的时代,它根本算不上投资。必须让钱运动起来,因此有人主张要投资要理财。投资性理财成为金融化时代的普遍诉求。
风险收益并存
但理财并不是一件简单得你投钱到股市、基金就能一本万利的事情,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理财书籍让你看花眼,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亏损。
这时,稳健的金融素质就变得很重要,而稳健的金融素质和准确的理财知识分不开。
掌握具体投资结构
理财时,我们总是不那么理性。我们没有人相信三天就能成为一个外科医生,却有人相信马上就赚钱的理财书籍。
我们缺少的不是专家意见、技术模型、基本面分析,更不是或深奥难懂或三天速成的所谓理财书籍,而是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和对投资最基础的把握。
很多投资者很可能在尚未掌握具体投资结构的情形下,便被银行或证券公司巧舌如簧的工作人员说服,不明就里地选择投资
结果是你投资了,他赚钱了。
有些投资顾问会把收益夸大一万倍,却把风险轻描淡写。风险和收益这两兄弟是不离不弃的。我们不能只看一只基金宣称它的收益率是20%,就以为自己投进去的1000令吉一定会变成1200令吉。
风险与危险
我想,很多人都是因为股票、债券在购买之后会有下跌的风险,才会对其敬而远之。其实,从理论上讲如果你不去进行投资,放弃了本应得到的利益,也是一项不小的损失。要知道,肉眼看不到的机会损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风险。
请注意风险一词。我时常感到,若想说明风险的概念并非易事,因为很多人已将风险危险混为一谈。
须知,风险是可量化、可控制的;自己无法量化、无法控制的风险则不能再称为风险了,而应称为危险(诸如赌博)。
所以说,如果具备理财能力,我们便可轻松辨别何为投资(风险)、何为赌博(危险);反之,如果并未掌握正确理财知识便盲目出手,结果只能徒增危险
不过,如果你能够全面地掌握理财知识,并灵活运用,不但能够做到劳动收益与理财收益兼得,创造更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可轻松攻克现代人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保持工作与生活间的平衡。
赚钱绝无捷径
但我要澄清一个概念,即具备理财能力绝不表示可以轻松赚钱。相反,对于理财知识了解越深你越会明白,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轻松赚钱的方法。
利用理财工具赚钱与依靠劳动赚钱是一样的,有时甚至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去积累经验。
当然,投资前未能掌握理财能力或没有时间进行学习的投资者,可以对理财专家提供的理财产品加以甄别,并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而后再将资产委托给值得信赖的人进行投资。
如果你将钱摆在银行里,想赚银行的钱那无异是天方夜谈,因为银行比你还更聪明,你不要想打败银行复杂的精算制度,那么,你如何还能赚到比银行更多的利息,那就是靠投资的本事了。
所以你必须明白,财富竞赛的胜负关键,不在起跑点,而在于你选择哪个跑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