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理财”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理财”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2年12月7日星期五

今天你会准时下班吗?(转)

你是否每天过着朝九晚N的生活,常常在华灯初上时才踏上回家的归途?
很多人感慨,在今天这个似乎忙碌才算充实的时代,准时下班根本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事情。
 
上班时间无法自己决定,甚至连下班时间都变得扑朔迷离。
朝九晚五变成了朝九晚N”,到底是什么拖住了大家准时下班的脚步?
一周168小时中,我们大部分人把其中超过40小时的时间用于挣钱。
我们必须为上班穿什么衣服而花时间,我们要花时间坐车去上班、去想工作(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花金钱与时间来缓解工作压力、为了能更好地投入工作,每每到了夜晚或周末,我们要想办法来找一些逃避工作与生活的娱乐方式。
我们必须不时放下工作,花时间去看医生,以医治因工作压力所造成的健康问题,我们需要花时间来规划我们的职业,参加培训或会议,面试或找工作。
人们已经被广告电视报纸时尚杂志灌输成不但要旧的必需品,而且也要不必需的新的东西。
为过上标准生活好日子,新生的艺术、科学和工业让人们相信他们在为提高生活水准而非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工作。我们变得对金钱有着前所未有的依赖。
从生到死,我们都深深依赖于金钱——靠父母给我们最原始的基础,靠经济发展才能在毕业后找到工作,靠工作我们才能生存,靠退休金我们老了才有保障,如果我们生病了,我们要靠保险,个人福利要靠公司。
我们的工作已经取代了我们的家庭、邻里关系、个人生活和自我。
我们工作太多,享受太少。我们都为挣钱而变得病态了。
 
我不能比老板早走
人是社会动物,需要健康的社交生活,才能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员工常常加班,终究会得到的是效率的衰退,而不是提升。
但于此同时,如果超时工作的情况无法尽快获得改善,那这个员工和这间公司就会开始得病,一种非常严重的病。
员工会慢慢把加班工时生产力混为一谈,大家开始在比谁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多,而不是谁产生的价值多。于是,就出现了我不能比老板早走这样的荒谬观念。
 
谋生找死
这是一种,因为表面上这个员工和这间公司看起来很有向心力,健康状况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不用几年,这个就会开始发作,问题百出,为什么?因为你从根本就搞错了,生产力的重点是效率,不是投入的时间多寡。
上天给了我们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但我们总觉得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够用,每天总是拼命的工作,因为我们工作是为了谋生,但是请你想一想,我们到底是在谋生还是找死
三十五岁以前,我们用健康来换取金钱,三十五岁以后我们用金钱来挽救健康,圣经上说人就算赚到全世界,失去了健康还能有什么
我们所付出的每一小时、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的价值,其实远远超过我们所换取的时薪(金钱)。
因为,我们忘记将个人的健康、青春、与家人的相处、品味生活……等等计算进去。
正因如此,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刻时间是多么珍贵! 而将如此珍贵的人生时间全部奉献于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忽略了追寻人生中其它部分。
 
经营美好事物
时间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而美好的事物,应该就是除了占据8-12小时工作外,人生更该去认真经营、体会、觉察、相处的点点滴滴:健康的保持,亲情的维系,做一件自我真正快乐的事,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任务……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用时间去经营的美好事物。
你必须明白,你的财富、成绩,并不是在于你金钱的多寡与分数的高低,而是在于生活的色彩与知识的应用。
金钱再多,也买不到人家对你的尊重;分数再高,不会做人,也得不到一份好工作。
明白这些道理后,你会主动去改变生活还是被动地等待生活来改变自己?
IQ去面对问题,用EQ去处理问题,用FQ去圆融问题。掌握管理财富的智慧,才能掌握通往富足人生的方向。
而通往富足人生的第一步——今天记得准时下班!

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房地产讲座会

上上个星期天,是他的生日。那天碰巧有个房地产的讲座会。我们出席了。

主讲人是郑水兴,一个感觉很风水的名字。曾经出席过房地产的讲座会,印象中这应该是第二次。这次的主讲人不错,是真材实料的。对投资的房地产掌握足够的资料,配合着时事动态,下着果断的决定。

这次的讲座会是免费的。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讲座的目的最后当然是向你推销他家的产品。我们败了很多,带回了书本,杂志,CD和成为会员之一,不便宜哦!就当作他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吧。

本来他还在犹豫,要签还是不签,我跟他说你一个人签就好咯,签两个人有点难,不可能每次都叫你妈妈顾孩子,就最多你去,我在家里顾孩子。就这样他成为会员之一了。

回家翻阅了杂志 (郑水兴是那杂志的顾问),不错哦,文章的内容不是随随便便把几篇的文章COPY AND PASTE成一起,反而是由专人主观的分析,这让我感到他们的诚意。希望这些资料,人脉,机会让我们更早一点达到我们的目标!

储蓄不是致富之道?(转)

所谓存款,其实就是指存款人将钱借给银行,所以存款人是债权人,而银行就是债务人。
不过,这种借贷行为与一般情况不一样,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贷款的利息由借入者即银行决定。
你每储蓄一元,你就等于授权给银行产生更多的钱。当你能理解这个观念,你就能了解到为什么那些具备财务教育者,会拥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挣钱存钱,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德。
大部分小有资产的人确实会选择将以定期或活期方式存入银行,不知他们又何以忍心让这些财产如此沉睡下去
首先,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将钱存入银行固然安全,但与此同时我们的人生规划却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即使你一天到晚往银行跑,也绝不可能赚钱。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过只是透过银行储蓄赚到钱的人。
其实具体到个人,在现代社会,单纯地存钱并不一定划得来。因为挣钱存钱无非是为自己积累购买力。购买力降低了,存钱的价值也就没有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因为假设通货膨胀率是4%,银行定存利率是3%,如果你一整年的投资理财绩效无法达到5%,基本上,你的资产就是缩水的,是被高物价给吃掉的。
而且,假如你担心市场风险,把钱锁到银行里只领3%的利率,你的资产实际上还是倒退1%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钱存在银行,只是数量在增长,而实际的相对购买力却下降了。
储蓄侵蚀购买力
当人们在银行里面储蓄时,他们不自觉的在增加通货膨胀的程度;讽刺的是,这恰好会让他们的储蓄贬值。
根据当前银行体系的储备金制度,银行可以将个人储蓄帐户中的钱以好几倍的额度放贷出去,并在这些贷款上收取远比给这些储蓄帐户更高的利息。
换句话说,储蓄者会让自己的购买力遭受到侵蚀。当他们存放的钱愈多,那么通货膨胀的情形就会愈严重。
如果现在每年保持3%4%的通货膨胀率,按此水平,到2015年,100万令吉只相当于现在的60万令吉,可见得钱如果放着睡觉,它可是会变得越来越薄!
辛苦所得,存到银行赚取微薄利息,有人说这是消极理财。
我看不是,因为在普遍金融化的时代,它根本算不上投资。必须让钱运动起来,因此有人主张要投资要理财。投资性理财成为金融化时代的普遍诉求。
风险收益并存
但理财并不是一件简单得你投钱到股市、基金就能一本万利的事情,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理财书籍让你看花眼,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亏损。
这时,稳健的金融素质就变得很重要,而稳健的金融素质和准确的理财知识分不开。
掌握具体投资结构
理财时,我们总是不那么理性。我们没有人相信三天就能成为一个外科医生,却有人相信马上就赚钱的理财书籍。
我们缺少的不是专家意见、技术模型、基本面分析,更不是或深奥难懂或三天速成的所谓理财书籍,而是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和对投资最基础的把握。
很多投资者很可能在尚未掌握具体投资结构的情形下,便被银行或证券公司巧舌如簧的工作人员说服,不明就里地选择投资
结果是你投资了,他赚钱了。
有些投资顾问会把收益夸大一万倍,却把风险轻描淡写。风险和收益这两兄弟是不离不弃的。我们不能只看一只基金宣称它的收益率是20%,就以为自己投进去的1000令吉一定会变成1200令吉。
风险与危险
我想,很多人都是因为股票、债券在购买之后会有下跌的风险,才会对其敬而远之。其实,从理论上讲如果你不去进行投资,放弃了本应得到的利益,也是一项不小的损失。要知道,肉眼看不到的机会损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风险。
请注意风险一词。我时常感到,若想说明风险的概念并非易事,因为很多人已将风险危险混为一谈。
须知,风险是可量化、可控制的;自己无法量化、无法控制的风险则不能再称为风险了,而应称为危险(诸如赌博)。
所以说,如果具备理财能力,我们便可轻松辨别何为投资(风险)、何为赌博(危险);反之,如果并未掌握正确理财知识便盲目出手,结果只能徒增危险
不过,如果你能够全面地掌握理财知识,并灵活运用,不但能够做到劳动收益与理财收益兼得,创造更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可轻松攻克现代人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保持工作与生活间的平衡。
赚钱绝无捷径
但我要澄清一个概念,即具备理财能力绝不表示可以轻松赚钱。相反,对于理财知识了解越深你越会明白,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轻松赚钱的方法。
利用理财工具赚钱与依靠劳动赚钱是一样的,有时甚至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去积累经验。
当然,投资前未能掌握理财能力或没有时间进行学习的投资者,可以对理财专家提供的理财产品加以甄别,并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而后再将资产委托给值得信赖的人进行投资。
如果你将钱摆在银行里,想赚银行的钱那无异是天方夜谈,因为银行比你还更聪明,你不要想打败银行复杂的精算制度,那么,你如何还能赚到比银行更多的利息,那就是靠投资的本事了。
所以你必须明白,财富竞赛的胜负关键,不在起跑点,而在于你选择哪个跑道。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

分享。穷人和富人

2012.11.10

昨天读到一则文章,以前就读过了。再次阅读另有一番领悟。
文章开头是说:如果把钱平均分给富人和穷人,五年后,富人还是会变成富人,而穷人还是会是穷人。。。。

我读完那篇文章后,回想起,我们每次都会埋怨别人家里有钱啦,有家族企业/生意帮忙,自己可以少奋斗十年等。但回头想想,如果把一百千交给你,五年后的你是否已经用这一百千去赚了另一个一百千,还是一百千剩下五十千,还是所剩无几呢?有本钱固然重要,但没有纪律、智慧和远见,在多的钱也不过如此。

五年前的我,起薪不到马币两千,每个月就只剩下那一两百块,存了一年,那千多块的存蓄又因为某种原因,又被花了一些。。。不可否认,来小新后,手头比较宽松些,但是扣除这扣那,也没存很多。那时正真下定决心开始要存钱,把那些额外的开销统统剪掉。。。现今的我,不是很有钱,但是至少还过的不错。如何不错呢?我不是指薪水福利不错,也不是要买什么就什么,我是指就算不做工几个月/一年也不会有问题。当然,我还在努力中,除了继续赚钱,把收入转成被动收入,把开支成本减低,还有养成习惯看多些书,不管什么书,把时间花在那,投资自己的脑袋,这我敢担保肯定不会亏!哈哈!
而我现在在想到底我五年后要怎样?那我现在要准备些什么以让五年后的我过的再好一点?(思考、计划中。。。)

在机会来临前,你有在做准备吗?当你在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几个月下来可能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但几年下来,如果你还坚持,你会发现开始慢慢有不一样,你再继续坚持下去的话,你就会发觉真的,真的不一样!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可以有启动你那1%的领悟,不论是理财还是其他领域,请现在开始准备好自己,当机会来临时,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让自己做到最好!

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

[转帖]人还在,钱没了

http://blog.5lifestyle.com/2012/11/blog-post.html

“30年后谁养你”,答案似乎是唯一的:自己养自己。

.....所有的养老计划,都是平衡现在与未来的收入与支出。所以,要在每月消费之前,为养老做一些储蓄,在考虑其他财务目标前,要考虑养老,外国理财专家称为Pay yourself first。

2012年8月23日星期四

消费高的九月和十月份

2012.08.23

在这个来临的九,十月,钱包会大大出血~让我来细细详谈。
九月份,有个家庭旅行,侄儿生日,一个朋友结婚。
十月份,四个朋友结婚,一个旅行,娜娜生日,爸爸生日,朋友生日。

随便算,这两个月大约要花费5k。口袋很大很大的洞,哦麦咖,这两个月要剩点,万万要记得不要再花费买些want,只买need~

2012年8月7日星期二

理财观念

2012.08.07
昨天和朋友聊起房子和投资。为朋友即将踏出的第一步感到很开心。当然,想要得到那投资带来的利润,必然需要付出努力,努力的了解这市场,这有钱人爱完的玩意。

而我从怀孕(2010)开始,脚步就缓慢下来了。现阶段的我除了啃孕婴书,也开始pick up继续加强这理财的观念。当然也还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希望xx后,我们可以遥遥脚一起去旅行。